校准间隔必须始终由最终用户决定;不过,有一些通用的实践准则供参考。
典型的校准间隔:
可以从下表给出的示例值中选择典型的校准间隔。每行中不同的数值意在表明,应为关键设备选择较短的校准间隔,相应地可为不太关键的设备选择较长的校准间隔。
延长校准间隔:
在测量设备已接受足够长的稳定性监测后,可以延长校准间隔。如果在12个月内至少执行了3次校准并且设备始终符合技术规格,可以延长校准间隔。在延长校准间隔之前,用户应确保不超出最大校准间隔,或者不延长关键设备的校准间隔。
如果设备与其他更稳定的测量设备一起使用,或者,如果用户的应用场景允许准确度低于制造商针对正常校准间隔给出的规格,也可以延长校准间隔。
缩短校准间隔:
如果测量设备的漂移超出其技术规格允许的范围,应执行以下步骤:
•如因使用不当或破损造成漂移,应消除原因并修复故障。
•如果无法查明设备漂移的原因,应将校准间隔缩短至原始间隔的一半。
•考虑是否应缩短其他类似设备的校准间隔。
选择校准点:
单点校准是一种典型的现场校准。它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检查稳定性的方式,可以在两次全量程校准之间进行。单点校准可用于通过偏移修正来调整设备。
全量程校准应完整覆盖设备的测量范围,在测量范围内选取5个或更多等距校准点,以此来验证设备的线性度。如果设备仅在限定的测量范围内使用,校准点选取范围可小于设备的实际测量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以某种方式识别并标识出设备的校准范围,使用该设备测量时不得超出其校准范围。
具有迟滞现象的传感器应通过测量正反行程的方式进行校准,正反行程中值增大或减小的变化速率及稳定时间应相同。